【通讯】刘昕生: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的实践-亚博bbin真人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亚博bbin真人-亚博贵宾会app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通讯】刘昕生: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的实践-亚博bbin真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7    点击量:

2021年10月14日上午9时45分,全球人权论坛系列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线上举行。



原中国驻塞浦路斯共和国大使、现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人权专家刘昕生为人权研究院师生带来“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的实践”专题讲座,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中国在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的参与及发展历程,对了解我国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的参与状况、思考未来发展等颇具意义。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立后,一直面临着“联合国与各主权国家在人权保护上的关系”“联合国可否审议国家内部人权状况”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此前其一直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至1974,对智利政变中人权问题的审议开启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审议国别人权的实践。1977年联合国大会优先关注与审议“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的决议,为联合国关注各国内部的人权问题赋予正当性基础。80年代,人权委员会又相继审议了智利、柬埔寨、阿富汗等国别人权问题。冷战结束后,西方占据国际人权领域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则相对被动,西方国家在人权委员会先后通过30多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决议,对后者施加政治压力。

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自1950年被剥夺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长期游离于联合国活动外。1971年恢复席位,但此时对人权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基本只参与安理会问题的讨论。80年代,在改革开放影响下,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逐步扩大,主要聚焦于经济活动方面。1982年,中国竞选成为人权委员会成员国,并持续每三年连选连任。

外交部为对中国参与人权活动的立场表明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12月10日,在纪念“人权两公约”通过20周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丁原洪大使第一次做出正式的国际讲话,宣讲中国政府赞赏和支持联合国人权活动的立场。此外,1986年第23期《世界知识》杂志以北大法律系邵津副教授名义发表《高举人权旗帜》文章,阐述中国政府人权问题的立场,向国民传播了国家人权思想。这反映出中国人权领域活动的积极变化。

但不久后,因中国的国内人权活动遭遇了曲折,自1990年至2004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先后11次提出反华提案,均被中国以“不采取行动动议”的方式挫败。由此打破了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谴责中国,干扰和破坏中国发展的图谋。

涉华提案并未影响中国对国际人权活动的积极配合与贡献。中国本着负责人大国的精神,支持国际人权保护活动,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各人权机制活动,遵守机制的程序,开展平等合作,履行了相关责任。为发展国际人权理论和人权理念做出了本国贡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多边外交和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崛起、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地位提高,发展经验逐渐积累,国际合作与人权治理的话语权提高,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出了新尝试。而国际人权事业的创新、进化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力量和影响加强:西方在人权方面的困境等状况均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参与提供了新机遇。

另一方面,国际人权活动中也存在不少新挑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增加了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提高,西方仍坚持人权对抗的“冷战”思维等等,这些都要求中国以谨慎的态度应对国际人权活动的新动向、新内容,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利益。

当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中国通过组织边会,提出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决议等,表明自身立场,坚定为世界范围的人权发展做贡献,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履行了应有的责任担当。在国际人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发展和成就。

刘昕生大使认为,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活动的实践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当前正处于“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的形势下,并表达了对中国能在该领域取得新的更高成就的期望。



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互动提问,刘昕生大使一一耐心解答,讲座在积极踊跃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网站地图